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对“家校共同体”在小学生品德发展地位的理性分析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封面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论文鉴赏

对“家校共同体”在小学生品德发展地位的理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04 阅读数:642

刘梦谌

摘 要 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时期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而学校作为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可以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与此同时,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进行共同作用,家校共同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

关键词 德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家校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0导论

家校共同体教育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高度关注的领域,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共同体教育成为推动家庭教育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不仅是教育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而且更是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界共同的社会义务和教育责任。

(1)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始加强家庭教育研究,出版了诸多家庭教育专著。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国务院文件政策的颁布可见家校共同体教育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2)探索过程。

教育尤其是德育不只是学校的工作,无论是颜之推《颜氏家训》还是钱缪《钱氏家训》我国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都已经有了较为悠久的历史,而如今家校合作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探究。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率先出版了《家庭教育》,开启了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此后,家庭教育研究扩展到家长教育研究、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以及家校合作教育研究等领域。东北师范大学赵刚教授主编《家长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黄河清教授编著《家校合作导论》,张国超博士编写出版的《家校合作教育研究和指导》等。这些成果对于推动我国家校合作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1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家庭环境

家庭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与儿童的品德显著关联,同时家长对子女教养的态度及期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1.1.2学校集体

(1)班集体是构成学校集体的基本单位,班集体的信念,情感,意志不仅对小学生品德发展有意识层面的影响,更有行为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

(2)小学德育课程是根据一定思想政治观点、行为规范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的教育活动,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划活动,对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1.1.3社会因素

学生走出家庭进入了社会,无论是学校的培育还是社会的培养都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推动社会发展。

1.2内部因素

1.2.1道德认识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形成良好道德的首要因素。认识来源于实践行动,同时对于行动有指导作用,学生将外界观察到的内化成自身的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2.2个性品质

每个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个性倾向性和心理特征不同,学生对于不同的道德行为有不同的动机兴趣,同样由于自身的性格、能力等自身因素不同,也促使小学生们表现出不同的品德。

2“家校共同体”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

2.1家校共同体的概念

在《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岳瑛教授指出对于家校合作公认的要求要包含以下几点:(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的对象。(3)家校合作的离不开社会背景,要在社会的条件下进行。

“家校共同体”这一概念是对“家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是相互促進:家庭教育能够得到学校系统规范地指导,能对家庭教育的教育方法产生积极影响;反过来,学校教育由于家长的配合将会更加顺畅地进行。

2.2家校共同体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的重要性

2.2.1实用价值

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的“家校共同体”不仅提高了家庭品德教育的质量,更为培养小学生优质思想品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形式中,为孩子的品德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实用的依据,为学校、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2.2创新价值

“家校共同体”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但这种模式不只是将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家长学校”“学校家长”。

(1)就“家长学校”而言。家庭虽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但学校教育更有计划性,学校教育在与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家庭教育进行系统化,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为契合,更好地为小学生德育发展发挥统一作用。

(2)就“学校家长”而言。小学生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所有的品德雏形绝大部分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的品德教育虽然有条理性,但是,若学校的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家庭的氛围与风格,将更有利于小学生接受与吸收学校品德教育,更有利于良好品德形成。

2.3“家校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2.3.1学校德育在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够

品德教育在小学的教育中所处的地位相对较弱,再加上长久以来家长重智轻德育的理念影响,导致对品德科目熟视无睹;而社会大环境下,多种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充斥使得道德滑坡事件频发,面对“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观念蔓延,部分家长在德育教育中态度不够坚定从而使小学生的教育发生了偏差。

2.3.2德育教师资源缺乏

现如今由于小学对于品德教育重视不够,致使许多小学的品德课程是由其他专业的任课教师兼任德育教师任职。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品德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剖析,既不能恰当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更不能系统的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3“家校共同体”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3.1父母品德端正,以身作则

父母作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领路人,其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生时期学生自身的品德认识与判断尚未发育完全,现有的品德多来自于父母的影响或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因此,父母自身的品德端正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也为“家校共同体”发展奠定了基调并更有利于学校教育按照既定的模式雏形推进。

3.2学校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

转变学校对于德育不重视的弊端,精选品德教育教师。不仅重视教师品德教育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教师自身品德完善程度。除此之外,现行的学校德育课程教材较为单一,且呈现的都是被美化的回避了一些复杂矛盾和丑陋的社会现象。运用家校共同体机制,改革德育课程,要反映一些社会上重点关注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从而更有利于小学生成为符合要求的社会人。

4结论

道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作为一种潜在的社会规则指导人们进行社会活动,更在于它可以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对于真、善、美的渴求。人类的道德修养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认识到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性特征,要充分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地配合,真正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德育体系。而“家校共同体”的目的是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品德和学业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荣俊等.家校合作简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7.

[2] 张国超,曹建,何静.家校合作教育研究和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赵澜波.家校合作研究手记[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4]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06).

[5] 钮蔚.“家校共同体”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2016.

[6] 姜囡.关怀理论视野下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成因及转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编辑整理: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