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谭新强
摘 要 小学是孩子习得良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而语文又是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是学生得以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及未来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旨在對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浅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人的习惯一旦形成,便难以被改变或纠正,因此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而不良习惯则往往让人终受其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习惯养成的难易程度与年龄大小有着无比密切的关系,小学正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因为这个时期孩子们在性格、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还未定型,他们尚且无法很好的分辨出事情的对错,但他们又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同时,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只有在小学阶段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学生才能更好的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因此,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1善用激励机制,培养学习积极性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孩子更是如此。在学习中,教师如果善于在适当的时候激励学生,就能很好的培养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只有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坚持下去的动力。
教师应当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多创造师生之间自由互动的机会。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们答错了可以想好了重答,回答不完整的可以继续补充,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对老师的回答有不同意见的也可以讨论,甚至在老师讲错的时候也鼓励学生们及时指出。例如,教师可以用“你真勇敢,回答的真棒”“虽然你回答的不完全正确,但是你敢于大胆发言,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等亲切或轻快的语气鼓励、引导学生们大胆的举手发言。对于小学生,课堂互动的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所有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在这种轻松积极的互动中,扫除学生畏惧在众人面前发言的心理障碍,培养起足够的自信心,从而由被动听讲变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课堂。
在作业、试卷的批改中,言语性激励也同样适用。例如在分数明显提升的试卷或者质量显著提高的作业上画个笑脸,让学生们知道老师对每个人都给予了同等的关注;或者除了给学生日记或者作文打分外,还将其中好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分别写上有趣的评语,甚至还可以创造一个类似于“小创作家”的荣誉称号,以示对他们的肯定。这样一来,为了争取到老师对自己独一无二的认可与评价,学生们会对完成学习任务兴趣大增,并能够在这种积极性的推动下更好的完成任务。于是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慢慢的培养和强化他们的好习惯。
当然,单纯只有精神激励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在此基础上应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物质奖励,使他们寻求进步的劲头更足。但是,奖励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应当根据学生的平时各项表现以累计加分的形式确定奖励对象。结合前述中几种言语性激励的举例来看,可规定在每个月的作业批改或考试中得到的笑脸、小创作家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符合奖励要求,每个月末进行一次评测,根据排名先后分发不同档次的奖品,同时对于排名靠后但进步显著的学生要进行额外的嘉奖。并且,为了让奖品真正能发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应选择一些有创意又带有实用性的小物品。
2重视教学细节,保证学习质量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往往由于识字量少、思维能力弱,而无法很好的理解书本、校规等守则中需要他们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说教,并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必然会导致学生行知脱节。纠正一个坏习惯所花费的成本远高于养成一个好习惯,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当从头抓起,并且将教育体现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
首先,要对学生的每一个初次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被心理学家称做首因效应,即如果每一个规范行为的初次训练如果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就会在无形中对他们今后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心理作用。我国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在其研究中指出,之所以小学生会有看书姿势歪七扭八、握笔方式五花八门等等坏毛病,都是因为在孩子们刚刚开始学习各项技能时,教师未能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引导致的,久而久之形成肌肉记忆和心里自然,就成为了第二天性。因此,要想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重视每个第一次,将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如此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集体式的教育形式下,通过上述激励机制很容易将个人的良好行为转变成集体共同遵守的良好行为规范。这样一来集体约束力就会在无形中产生,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即使想要违反规范要求,但是由于这种约束力的存在,便会尽力克制住自己。当学生能够不借助外力而学会自我控制,这便迈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时,不能只告诉他要做什么,还要明确、细致、直观的告诉他要怎么做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这是因为成年人大脑往往已经发育成熟,在面对任务时,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认识来做出理解,并不需要经过一步步的精心指导。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还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布置了任务,但并不告知具体的要求及完成的方法、原因,那么绝大多数孩子的完成结果必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的孩子根本无法完成。例如要求学生们阅读文章时,不能只告诉他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是要向他们解释为何一篇文章多读几遍会更容易理解内容中蕴含的意义,还要耐心的教会他们阅读和理解语句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正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根据2009年《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的研究成果,将一个行为变为习惯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6天,这说明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可以寻求捷径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保持训练标准的前后一致,并且应坚持持续、反复的训练,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在训练时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例如可以将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每当学生能够较为独立完整的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就应当对其进行激励。这样分步达到目标的方法一方面可降低学生一次性完成任务的难度,消除其畏惧和倦怠心里,另一方面持续的奖励也会激发他的自我信心和对学习的激情。
3结合特色课外活动,体现学习趣味性
语文是个感受性的学科,学生想学好语文,除了基础性课本知识的积累外,还需要不断充实其想象力和人生閱历,而这些内容是教师在课堂内难以传授的。与此相适应的,在新课程改革后我国的教育政策也从应试教育开始变为更加重视孩子们的综合性发展,注重让学生能够通过在实践中去亲身探索和感受。再加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教师之间能够更加便利的沟通交流各种好的课外语文教学形式,也能搜集和整合课外资源,这些都为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内发挥传授知识的作用,还要积极地开展具有特色的语文课外活动,将语文的学习延续到课堂之外,扩展小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并能够从内心中激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在种类和形式上是丰富多样的,例如为了培养认字、写字的习惯,可以进行例如成语接龙、你来比划我来猜等小游戏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大赛、手抄报大赛或者黑板报大赛等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音习惯时,可以组织绕口令大赛、辩论赛、朗诵比赛等各项活动,甚至可以成立校园广播站,召集多名校园小主持和小记者,在有竞争有比较的情况下,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激情和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多组织例如去福利院和社区送温暖等志愿者实践活动,集体去有纪念意义的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方游览参观,或者建立校图书馆并订阅多种课外刊物,起到扩展学生的人生体验和阅历,为其语文写作积累更多生动且贴合实际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组织作文比赛,或是成立班报、校报,广泛的征集文章,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所感所想都能及时的表达出来。
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能与课堂内教学起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正式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们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语文并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230学科,语文就隐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只有用心的深入生活,学会去细心体会和观察身边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并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使学到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在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而不再仅仅是死记硬背。
综上所述,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能使学生摆脱依赖心理而逐渐开始学会自主学习,并通过教师的适当激励、耐心指导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增强了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体会到了语文课堂中的快乐。而当孩子们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兴趣高涨,积极投入与互动,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提高了。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是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去耐心实施,而不能只空喊口号却不行动,更不能在组织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又中途放弃,毕竟坚持才是成功唯一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凤艳.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230.
[2] 徐云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论坛,2017(10):13.
[3] 马忠敏.论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