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沈苹
摘要:随着统编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例的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呼唤改变。“互联网+”使得古诗文微翻转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在“教师微导读”和“学生微学习”的课前精准预习后,课堂就可以实现由以教师知识性内容讲授为主向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微翻转。
关键词:微翻转课堂;古诗文教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6B-0072-03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古诗文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教学死板、套路化,缺乏趣味性的生成;对诗文的理解粗浅、应试化,缺乏广度与深度的探究;学习方式单一、机械,缺乏灵活度和与时俱进的改变。2017年9月,统编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应用。新版语文教材中,小学6年12册语文书里的古诗文达到135篇,约占课文总数的30%,对中国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教材的改变呼唤着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改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我们尝试把微翻转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古诗文的课堂中。
一、寻“微”识趣:从翻转到微翻转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在家或学校通过观看教师准备的教学视频,先行自学知识并完成一部分练习,在课上针对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和在自学过程中不解的问题予以讲解和讨论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诞生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
然而,现实远没有想象的那样一片大好。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遭遇了种种尴尬,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于翻转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当繁杂,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为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还要制作视频、检查反馈,往往一堂课要耗费教师许多心血。这样精心准备的翻转课堂看,上去很“美”,可老师心血耗费太甚,学生只是把原來课堂上的一部分内容放在了课前作为预习的一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体现。也就难怪翻转课堂只是看上去很美,却很少有老师会在观摩课之外的家常课上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2.古诗文微翻转课堂
古诗文微翻转课堂借鉴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课前学生在家或学校利用互联网观看或收听教师制作的古诗文导读,对诗文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前学习单”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时锁定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微翻转”课堂与“翻转”课堂,其区别在一个“微”字。“微”是通过“教师微导读”,把古诗的背景、内容、含义、故事等,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音频,,上传至网络,供学生自由收听,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古诗文学习的广度。这样的“微导读”教师录制起来比制作视频要简单得多,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多次收听。在“教师微导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微学习”,以结构化的预习单引导学生自主巩固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并选择一个研究点深入探究,探寻学生预习的精度。在“教师微导读”“学生微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了古诗文课堂教学由教师知识性内容讲授为主到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翻转。
二、探“微”知形:古诗文微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
1.第一步:“教师微导读”
“教师微导读”以教师自制的音频加图文的形式呈现,经过团队两年多的实践,内容上从识诗人、解诗题、明诗意、知背景、悟诗情、诵诗文、说逸事这几个方面入手。当然,每篇诗文的特点不同,每位老师在解读诗文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喜好和侧重点,因此也就会带上浓浓的个人风格,因此学生听来会觉得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体验。
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中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为例。“教师微导读”从诗人王安石人手,介绍其生平,特别是与他羁绊一生的“王安石变法”;然后讲述了王安石晚年隐居时的邻居兼好友湖阴先生其人,引发学生对于古诗中“隐士”这一特定人群的好奇;最后是对《书湖阴先生壁》的品析,诵读诗句、讲述画面,特别提到了诗中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从用典这个角度品评了这句诗的妙处,并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品评这两句诗。
2.第二步:“学生微学习”
经过了学生自由收听“教师微导读”,如何检验收听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前的“学生微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环节,我们一般会分为诵读、书写、思考和积累四大板块。
《书湖阴先生壁》的“学生微学习”就分为了四个部分:(1)读一读:让学生通过“晓黑板”App上传诵读音频,全班同学互相听,互相评价;(2)填一填:围绕诗人和诗句中字词的解释进行填空;(3)会思考: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联系曾经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中国历史上“隐士”这类人群的独特之处;(4)会积累:写出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结构相似的诗句,越多越好。
3.第三步:“课堂微翻转”
在“教师微导读”和“学生微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课前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课堂微翻转”就可以以深人探究关键性问题为主,这样的课堂使得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
以《书湖阴先生壁》的课堂教学为例:
以“唐宋八大家”导人,介绍王安石,复习王安石的诗文,然后检查学生的学习单中关于诗文字词基础的学习情况。随后就直接以“你从诗中发现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1:从“茅檐长扫净无苔”可以看出,湖阴先生家的茅屋每天都被打扫得很干净,所以说湖阴先生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
学生2:湖阴先生是个高雅、爱生活的人,你看他家门前的花花草草,一行行、一列列,好整齐,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人的心情也会变好呢!
学生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诗,虽然没有写到主人湖阴先生,但是诗中的水和山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是如此有爱,生活在这样有爱的地方,这位湖阴先生也一定是一位高雅的人。
教师:在中国的历史上,隐士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在我们课前的预习单中就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思考题:结合以往学过的诗文,说说你心目中的隐士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1:隐士,顾名思义就是喜欢隐居在山林间,不理俗世俗物的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隐者和这首《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楊骥都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学生2:《陋室铭》中陋室的主人也是一位隐士,和湖阴先生一样,他们居住的地方都是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可以做自已喜欢的事情,活得旷达.自在。
学生3:结合《三顾茅庐》和《书湖阴先生壁》,我心目中的隐士是那种很有才华,又特别低调的人。
主线问题结合课前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火花四射,既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又探究了“隐士”品格,体会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士的仰慕、钦佩之情。
古诗文微翻转课堂还非常注重积累,在《书湖阴先生壁》的课堂教学中,积累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结构相似的诗句也是重点之一。
教师:“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直是备受赞誉的两句诗,王安石本人也非常喜欢。课前的“教师微导读”中,老师品评了其好处之一,那就是用典巧妙。“护田”出自《史记四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的“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汉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用“护田”的西域使者形容河流,用“排闼”而入的樊哙比喻青山,既形成了标准的用典对仗,又让山水暗含了典故中人物的情操。这两句诗还好在哪里呢?
学生1: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读上去朗朗上口。
学生2:这两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人的情感,把自然环境写活了。
教师:像这样对仗十分工整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学生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学生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学生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学生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古诗文微翻转课堂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全新尝试。这样的课堂,通过“教师微导读”,让预习变得更有趣;通过“学生微学习”,让预习变得更明晰;通过“课堂微翻转”,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这样的微翻转,微而有趣,是有意思的课堂;微而有效,是有深度的课堂;微而有余,是富有生长力的课堂。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