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摘 要 《矿井火灾防治》是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主要课程之一。本文系统分析了该课程的设置及发展现状,指出了现有教学过程的两个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研讨式教学改革思路,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方式能够切实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矿井火灾问题的能力。本文研究成果能够为其他安全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矿井火灾防治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学校获批建设的两个国家双一流学科之一,一直位于全国同类学科之首,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安全技术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从“双一流”视阈出发,开展安全学科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是培养一流的创新型安全科技人才的客观需要。
矿井火灾是影响煤炭安全生产在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长期困扰煤炭的安全开采、储存与应用,常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为了培养具备煤矿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高水平人才,为高效治理煤矿火灾提供人才支持,中国矿业大学和其他原煤炭系统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均开设了《矿井火灾防治》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传统研究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研与教学分离,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学科前沿;二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程度低。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鉴于国家对高水平安全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传统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作者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结合《矿井火灾防治》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开展了研讨式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活动。
1课程现状分析
国内外不同国家因能源结构和矿井灾害形势的不同,在《矿井火灾防治》课程的设置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众所周知,中国的能源结构高度依赖煤炭资源,而国外其他国家的能源体系则不具有这种特点。因此,国外一般将矿井火灾防治方面的內容作为火灾学相关课程的一个分支进行讲授,将《矿井火灾防治》作为单一课程进行专门讲授的情况尚不多,这与国内课程设置情况有所不同。
国内多所高校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已开设《矿井火灾防治》课程,除作者所在学校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等原煤炭系统的高校,也已开设了本课程。但是,前期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多媒体将课程知识点向研究生展示,师生之间缺乏足够深入的研讨、交流,无法实现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近年来,在主管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矿井火灾基础理论与防治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将矿井火灾基本原理及防治技术新发展充分展示给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深化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研究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水平,是当前《矿井火灾防治》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上一轮学科评价结果A+,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矿井火灾防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形成研讨式、启发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为其他研究生课程提供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中国矿业大学长期关注当前安全科技发展与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实践工作,为本项目教学过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所谓研讨式教学,就是指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在教师的教学指引下或者根据具体的工程课题,学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手段,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实际问题,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主要或完全由学生自己分析考虑来做,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矿井火灾防治》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处于前列。但是,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科研与教学分离,教师只是按教材进行课堂授课,忽视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造成知识体系和授课内容陈旧,跟不上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潮流,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培养质量;二是采取“传道授业解惑”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为“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完成作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2教学效果改进思路与实施效果
针对《矿井火灾防治》课程教学过程科研与教学分离的问题,需要将最新的优质科研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发挥了高水平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同时,鼓励、支持、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让研究生结合所在团队的具体课题探究安全领域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主动学习,实现了在主动学习中创新的目的。
针对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的不足,积极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即采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共同选择研讨主题,然后师生共同研讨,教师适当引导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效果,尝试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为师生深入探讨提供抓手,创造更好的契机。选取国内外典型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将其融入到教学课件中去,做到图文并茂,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而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此外,教学实践过程中,多途径增强研讨教学效果。通过邀请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参与研讨式教学活动,采用“课内+课外+实践”的方式,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顺应当前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行网络研讨式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新媒介开展研讨式教学,实现了研究生教学的多途径研讨教学机制。
3结束语
借助《矿井火灾防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作者探索和实践了以研讨形式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互动为主、实践工程案例分析并举,而不是一味的讲授为主。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方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煤矿火灾防治涉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具有对各种煤矿生成过程中的不同类型火灾进行判定、预防和有效治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煤矿火灾的快速治理的能力。作者在《矿井火灾防治》研究生课程中探索和实践研讨式教学的经验,能够为其他安全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有助于从总体上推动安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为煤矿工业的安全、和谐发展提供教育和高水平人才支持。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SJG-2018-058);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PPZY2015A005)。
作者简介:戚绪尧,1984年11月出生,男,江苏睢宁人,博士,副教授,现从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矿井火灾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毛小平.论高校研讨式教学的实践路径与动力机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4):67-71.
[3] 曹明华,王惠琴.研讨式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148-149.
[4] 孟祥海,刘植昌,张睿.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8):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