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四川:勇啃控辍保学“硬骨头”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封面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新闻动态

四川:勇啃控辍保学“硬骨头”


发布时间:2019/11/18 阅读数:425

■落实 落实 再落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特别报道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在凉山视察时指出,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我们要用教育之光去点亮每个孩子的梦想。”四川省把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这块教育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确定为“厅长突破项目”。

“有效减少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失辍学,逐步把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率降到最低水平”是四川“厅长突破项目”预期目标。为此,四川采取精准摸排、强化保障、多元化劝返、分类复学等措施,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等政策,因贫失学问题基本解决。为确保凉山贫困家庭子女全部劝返回校,直面失学辍学问题“自揭盖子”,暗访督查到校到村到户,精准施策,全面整改。同时,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因过不了“语言关”而厌学辍学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彝家女孩成“推普小天使”

    ——学前学会普通话,打通入学语言关

“我家住在大山里,爷爷却说要移山,小推车,轱辘架,嘎吱嘎吱移大山。”

一阵清脆的童声从凉山州会理县小黑箐镇茨竹村幼教点教室传出来,彝族女孩肖琼正和小朋友们一起表演《愚公移山》的情景剧。前不久,这台情景剧在凉山州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演出,可爱的肖琼被大家称为“推普小天使”。

看着落落大方、发音标准的肖琼,幼教点辅导员陶国玉、倪芳瑶欣慰地笑了起来,他们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肖琼的样子。

“很腼腆,跟她说话突然就哭了起来。”今年开学时,一个腼腆的小女孩吸引了两位辅导员的注意,主动去和她交流,但是她对辅导员的提问没有任何反应,一个劲儿发呆,而且突然就哭了。

一旁的小朋友说:“老师,她听不懂你说的话!”原来肖琼在来幼教点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普通话,家里的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沟通用的都是彝语。

而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却是普遍现象。两位辅导员坚持按“一日活动流程”“每周一计划”“每月一主题”安排,从最简单的发音、日常生活用语和对话入手,通过一年的普通话学习,现在孩子们都能用普通话讲故事唱儿歌。

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范围的学前儿童普通话达标测评合格率达73.5%,经两次测评后,进入义务教育的合格率达99.23%。以茨竹幼教点为例,该幼教点参加测评的29名幼儿,80至90分的6人,90分以上20人,100分3人。

从去年5月开始,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依托“一村一幼”,围绕“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的目标,帮助儿童在学前学会普通话,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切实帮助凉山儿童在学前阶段过好国家通用语言关,夯实了义务教育的基础,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以来,凉山州累计培训辅导员3万余人次,并制定了《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考核细则》《学前学普办督查考核细则》等7项制度,加强幼教点和辅导员管理、督查、考核,切实保障儿童在校时间和保教质量。自主编印的《索玛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辅导员教育征文案例集等成果,还在全国第21届推普周进行了现场展示。

目前,此项行动已覆盖凉山州所有幼教点和幼儿园,并扩展到了小凉山彝区,预计到2020年,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将惠及学前幼儿50万人。

    一场跨越3400公里的劝返之旅

    ——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

会东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库尔勒市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两地相距3400公里。据统计,每年会东县有5000余人前往新疆务工,其中以库尔勒为中心的巴州地区最多。

今年6月,会东县拉马乡政府排查出有13名儿童因随父母远赴库尔勒务工导致失学,随后成立“护苗行动”小组,付兴奎、沙文军、付你补3名基层干部开启了一场跨越3400公里的劝返之旅。

电话联系、定位……为了能让辍学儿童早一刻重返校园,抵达新疆后,“护苗行动”小组成员顾不上休息,迅速投入到寻找辍学儿童的工作之中。每确定一名孩子的位置,工作小组成员就高兴地在名单上做上标识。

“您好!您是兰兰的父亲吧?我们来接您的孩子回家上学。”工作组成员根据位置定位找到了兰兰父母务工所在工厂,兰兰的父母既惊讶又感动,兰兰却很不愿再上学。

“孩子你有什么顾虑吗?”工作组成员看出了她的心思,亲切地问。“我不想回去!你们走吧!”兰兰低头回答。

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原来,兰兰不想回乡是不想让父母因为她上学增添负担。工作组成员向兰兰和其父母耐心细致地解释义务教育法、国家资助政策,当兰兰明白上学读书不会增加家庭负担后,终于答应回乡重返校园。

“好在新疆那个季节昼长夜短,晚上11点才天黑,让我们有比较宽裕的时间四处寻找孩子。”6月17日,在库尔勒市火车站川流不息的人流中,也许没有人会留意到13个孩子上火车的一幕,但送站的家长们内心暖流涌动。

“我至今都还记得,当我们带着13个孩子上火车时,家长们那深深的鞠躬。”回想起这次劝返之旅,沙文军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13个孩子,跨越3400公里劝返;而为了更多孩子,会东县还在库尔勒设立了该县第一个驻外地农民工党支部、农民工工作站、民族团结工作站。借助站点,能有效联系广大外出在库尔勒务工人员,通过他们提供的信息精准锁定辍学学生的去向,为及时化解失辍学生提供了极大便利。

为抓好控辍保学,四川省以省政府名义在凉山州召开全省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电视电话会议,教育厅成立控辍保学专项工作组,连续出台4个文件,强化控辍保学“五长”责任落实。建立公安户籍、教育学籍比对核查机制和县、乡、村、校“四本”台账,摸清底数。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实行失学辍学个人信息入库、动态监控、逐一劝返销账。实施“一人一案”,采取学业补偿、集中办班、随班就读等方式,保证辍学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截至今年10月24日,凉山州已化解58441名失辍学生。

    毛拉尔一家圆了大学梦

    ——资助体系全覆盖,杜绝因贫失学

“我家里3个孩子都在上大学,要是在以前,这想都不敢想。”家住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李子坪乡黄泥巴村的毛拉尔,3个子女都在大学就读,他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

毛拉尔一家六口,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是农业收入。全家人靠着6亩地的核桃林和饲养家禽家畜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每年雨季来临的时候,夫妻俩就上山捡菌子贴补家用,生活显得尤其艰辛。

“10多年前,孩子们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家里没有电,晚上孩子们做作业都是个难题。我用仅有的一点文化,艰难地辅导孩子们做作业,孩子妈妈没有文化,只能用手拿着点燃的松明给孩子们提供一点亮光,让孩子们写作业。”尽管自然条件艰苦,生活条件很差,但是对于子女读书上学的大事,夫妻俩从来不敢怠慢。

毛拉尔家的3个孩子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有了“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作业本费,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还提供营养餐补助”的好政策,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很顺利。孩子们在高中就读期间都享受到了国家助学金,每年能节省一大笔费用。

后来,3个孩子都相继高中毕业,分别考上了阿坝师范学院、成都师范学院、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起初,夫妻俩为3个子女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犯愁。“国家的资助政策再次给了我们希望,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孩子们的学费问题。”毛拉尔说,3个子女都申请了助学贷款,顺利进入大学校门。进入大学后,孩子们还申请了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资助、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同时享受国家助学金,解决了在校部分生活费,极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

在木里县乃至整个凉山州,像毛拉尔家一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国家在贫困地区的教育政策和全资助体系,让这些贫困家庭子女能够持续接受教育,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梦想,实现更好的人生。

近年来,在国家、省教育惠民政策的大力实施下,凉山州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助规模不断扩大,资助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已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集资助贷勤免补多位一体,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18年,全州共资助学生122.2万人次,累计资助24.54亿元。

牵住教育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本报评论员

以凉山为代表的“三区三州”地区,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区域,更是全国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三区三州”地区脱贫攻坚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2020年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以及2020年之后的持续发展。教育是凉山地区脱贫攻坚最难攻克的“短板中的短板”,也是实现彻底拔穷根、脱贫致富目标的根本之策。四川深度聚焦教育扶贫最关键和最底线的控辍保学问题,主动作为、系统施策,确保教育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控辍保学目标,要坚持顶层设计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四川将凉山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确定为“厅长突破项目”,成立控辍保学专项工作组,连续出台4个文件,强化控辍保学“五长”责任落实,为确保政策落实有序推进、切实推进控辍保学目标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稳步推进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采取精准摸排、强化保障、多元化劝返、分类复学等措施,实施一人一案,保证辍学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基本解决了因贫失学问题,则正是顶层设计与精准施策的结合。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控辍保学目标,要坚持扶贫与扶心相结合。既要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还要帮助贫困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坚定依靠教育实现脱贫的信心。深度贫困地区因贫失学问题仍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担心上学读书会增加家庭负担,且不能尽快帮助家庭分担负担,归根结底则是对教育信心不足。实现控辍保学目标,既要加大倾斜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减轻贫困家庭经济压力,更要拓宽教育成长之路,帮助孩子及其家庭重建教育信心、重新点燃梦想,看到通过教育实现更好人生的希望。扶贫与扶心相结合,正是四川确保教育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经验的重要内容。

    山高路远是“三区三州”地区鲜明的自然地理特征,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有形之山难移,但只要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牵住教育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愚公移山精神,因地制宜、上下协同、持续发力,便可移开阻挡脱贫致富的太行、王屋,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为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8日第1版 


编辑整理: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