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异乡巧遇“中国缘”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封面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新闻动态

异乡巧遇“中国缘”


发布时间:2020/01/02 阅读数:407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教育在行动系列报道⑥

“邂逅”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麦克德尔米德的惊讶和震撼还未消散,又在孔子学院“巧遇”新西兰前驻华大使、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包逸之先生。

2019年11月25日,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校园里,在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教科文处教育参赞董志学和二等秘书高君的陪同下,我们有不少“意外之喜”。

采访过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茱莉亚和招生主任马修后,我们去参观校园。马修驻足在一张照片前,告诉我们,照片上的人是他们的校友,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麦克德尔米德。

2005年,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过艾伦·麦克德尔米德,那时艾伦已经70多岁了。

艾伦对中国很友好,关心中国年轻人成长,促成了多项科研合作。像当年的艾伦一样,维多利亚大学一直与中国的大学保持友好关系,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15年前,维多利亚大学首次派出教师去中国教学,现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厦门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进行合作,正与北京大学在工程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校园参观匆匆结束后,我们又前往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

一进孔子学院的大门,董志学就问中方院长赵叶珠:“托尼在吗?”后来才知道,托尼就是2004年至2009年新西兰驻华大使包逸之。

采访调研团中恰有包逸之任驻华大使期间的“跑口”记者,多次参加大使馆的活动。那段时间,正是我们结识艾伦的时间。当时的教育参赞也以艾伦为荣。

“你知道,谁又任过教育参赞吗?”包逸之问。旁边的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白若兰女士会心微笑。是的,正是她。

而今,包逸之和白若兰都加入了孔子学院的事业。包逸之还担任中国国家汉办高级顾问。

“您为什么选择做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呢?”我们问。

“我做过驻华大使,对中国比较了解,同时也是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我星期五在外交部退休,星期一就来到这里。那是2011年。”包逸之说。

“您最初是怎么跟中国文化结缘的?”我们想知道更多的故事。

“就是那么简单。外交部说,他们需要一个新的、年轻的外交官去中国。所以他们对我说,‘你去’。”包逸之说。他1973年开始学汉语,1974年第一次去中国。从1974年到现在,北京不一样了。“老北京,新北京。”他这样简洁地概括今昔对比。

2010年6月1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惠灵顿出席了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他说,该校孔子学院的开设为新西兰人民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将为两国人文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新西兰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邦交关系。新西兰的孔子学院共有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和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3家。

包逸之认为,在新西兰开办孔子学院,开展各种语言文化活动,“没有困难”。“我们有学生需要学中文。开始,新西兰学校里有四五千人学中文,2018年学中文的学生达到了6.7万多人。孔子学院会派志愿者到学校教中文。”

目前,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运营着大洋洲最大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赵叶珠说,每年有超过5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新西兰北岛20余个城镇140余所中小学,包括毛利部落聚集区从事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截至2019年,学员累计达10万人次。汉语已成为新西兰中小学生首选外语。

赵叶珠介绍,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的一部分学生是新西兰政府官员。“不少外交官来学习中文。我们还为新西兰商业创新部官员教授了3年中文,现在正为国防部武官进行汉语‘一对一’集中培训。”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品牌活动还包括举办了8年的“汉语角”、举办了3届的“中国跨越”音乐会。汉语角分初、中、高三级,本年度汉语角活动参与人数达到史上最高,共计285人次。中、高级汉语角活动涵盖了旅游、节日、美食、购物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近30个主题。

“有些项目的推广也有难度,如汉语水平考试。”赵叶珠说,很多小学和初中开设的汉语课主要是兴趣班,不会涉及考试,而很多高中有自己的考试——新西兰教育评鉴国家级证书考试。

如何克服?赵叶珠认为,不定期举办中国游学团、针对在新西兰华人子女推广等,都是有效的应对策略。“很多华人、华侨思念祖国,也会把这些情感寄托在子女身上,让孩子学习中国语言文化,认知中国、回归中国,考取中国名校。汉语水平考试很适合他们。”

“我工作得越努力,我就越幸运。”艾伦的这句话,适合他们,也适合我们。

(采访:雷振海 赵小雅 杨桂青 施久铭 张以瑾 执笔:杨桂青)

《中国教育报》2020年01月01日第2版 


编辑整理: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