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课堂改革是一个不断从此岸抵达彼岸的过程。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的课堂改革已经进入了2.0新时代,即关注核心素养下课堂转型与变革——从碎片化教学走向“五环整体化导学”。
2019年12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教师报、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在杏东小学举行。学校展示了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课例,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
一路走来的课堂改革,让课堂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上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协同学习关系,学生在小组协同学习中,有补充,有质疑,有反刍,勇于突破挑战性问题。教师已经习惯了以“蚂蚁之眼”观学生细微之变,以孩童之心体学生敏锐之思。科学教师袁俐说:“如今的课堂,学生自主性大幅提高,课堂生成更多元了。对于教师来说,看上去课堂上‘说’得少了,事实上课前‘备’得更多了。”
碎片化教学的反思
杏东小学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课堂样态本身,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学会了接纳同伴,这种心态的变化与合作能力的提升是最显著的。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慢慢变得更自信了,他们在集体中获得了更多的帮助,小组间建立了有效的对话氛围,整个班集体也变得越来越和睦、越来越团结,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
但是改革之前,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碎片化教学问题。“写满了预习笔记,却无法回答课上的问题;上课认真听讲,却无法完成作业;写作业态度认真严谨,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这是教师陈艺斌总结的语文碎片化教学之痛。
学生的学习总是从一个个知识点开始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围绕“考试”进行“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的教学。“预习”是为“上课”做准备的,“上课”是为“作业”“复习”“考试”服务的,“考试”的结果又作为下一步教学的指挥棒。
由于传统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这五大学习环节一直处于碎片化状态,课堂学习以师问生答为主,教师的“问”是学生“学”的引擎,学习状态不仅被动而且低效耗时;“预习”“作业”“复习”的学习以答题和记忆为主,几乎都为一张“考试”卷服务,书面作业不仅机械而且负担过重。
“碎片化”的教与学,让孩子的努力无法转化为能力。该怎样让孩子的学习真正发生?如何让孩子真正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学校的课堂改革以校训“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中“爱学习”这一核心理念为宗旨,开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走向“五环整体化导学”
“五环整体化导学”课堂模式是根据学科知识内容将学生“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五环学习统整为一个习得系统,以“学习单”形式呈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以“学习单”为纲,引领学生通过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和全班整体学习的学科活动开展,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猜想到验证、从习得到反思的过程,也就是“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统整后有结构、有逻辑的整体学习过程。
以统编语文素材四(上)第六单元为例:单元的习得目标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单元的学习要素是通过单元的文本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仿写、说写练习等进行设计和编排。基于此,本单元“学习单”的完整性学习设计如下:
1.整体感知批注法:教师让学生自己整体阅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文本里的阅读导读、要求和课文的提示、示范、归纳,了解什么是批注;再通过课堂学习,较为完整地认识什么是批注。
2.参照习得批注法:教师运用《牛和鹅》文本的批注示范,让学生理解批注的定义和操作的方法;再利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的学习要求和范例,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批注转化为理解线索。
3.迁移运用批注法:教师先帮助学生用阅读批注解答课后问题;再设计相关练习题或测试题,让学生实践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最后帮助学生积累运用批注阅读的方法。
那么,如何将学科知识的习得转化为学科素养呢?“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是不能直接转化为素养的,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因此,“学习单”在上课过程中的运用,学校提出了五个习得活动要求:
1.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即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的新知识或学习方法,也就是做好“预习”。
2.有方法地自主学习,即每节课都要有“三步自学法”的经历,即“阅读—思考—表达”,这是个体学习的“作业”。
3.有信心地表达想法,表达可以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再用具体的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先说事实,再归纳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小组协同学习的“作业”。
4.有反思地倾听分享,倾听同样要能听出他人表达的观点和事实,听不出要及时请教或质疑,最后选择最优观点,这是全班整体学习的“作业”。
5.有选择地积累收获,对照自己想知道的新知识或学习方法,记下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和感悟,这是“复习”和“考试”。
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五环整体化导学”教研系统,目的是链接每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让一个系统推动另一个系统,让“新五环学习”教研活动系统推动“新五环导学”单元设计的编写变革,主要有五个教研要素:“新五环学习单”的设计建议、“新五环学习”的达成目标、“新五环学习”的导学建议、“新五环学习”的察学分析、以上四个要素实践后的系统反思。这些很大程度上为教师编写《“新五环学习”导学案》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新五环学习”导学案》导学系统是为学生“学习单”习得系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从观念上要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为以“学”为主的课堂学习;从设计上要变以课时为单位的教案编写为单元设计的导学案编写。编写时先设计学生“新五环”完整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和学法;再相对应地设计辅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的导学策略;最后对学生整体性学习过程进行“察学”、反思“察学”并重构“学”与“导”的设计。
观察孩子完整的学习历程
四年级(1)班是教师陈艺斌2019年接手的新班,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从一开始的胆怯、只说一两个词语的支离破碎表达,到现在慢慢可以自信、完整、有理有据表达观点。尤其是孩子们慢慢展现的“有选择的积累”,让陈艺斌再次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属于自己完整的学习过程”。
小洲是班上一位学习专注力较为薄弱的孩子,在课堂上往往处于“神游”状态。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中,陈艺斌布置的第一个学习任务:“作者是怎样从充满期待慢慢变得窝囊的?在相应的句子边上进行批注。”全班学生开始进入自主学习的过程,唯独小洲还在东张西望。
陈艺斌走到小洲身旁,摸了摸他的头说:“要开始学习啦!”他才回过神来,慢慢拿起笔,随意翻了几下书。陈艺斌后来在教学反思中写道:我轻叹了口气静静地在旁边观察着,仿佛看见了一位为老师而“虚假学习”的孩子。可没想到的是,在协同学习时,小洲竟然第一个发言了,他轻松随意地说到他觉得作者在表演时“脸上一阵热”很紧张,很害羞。原来小洲在“预习”时已经有了准备。此时,同伴小涵马上追问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洲快速地把他从书上找到的依据读了出来。这时,小涵有不同意见,但小洲并没有继续反驳的意思,我猜想也许他的内心默认小涵的想法是对的吧!
但在随后整体学习全班分享的过程中,小洲与在协同学习时一样,非常积极地举手发言。他的答案既不是刚才小组中自己最开始的想法“害羞”,也不是同伴认为的“失落”,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羞愧”。我好奇地看着小洲,问他为什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原来,一开始小洲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觉得“脸上一阵热”是害羞,后来听了同伴的分享觉得有道理,但又觉得不恰当,于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有反思的倾听。
在“新五环整体导学”的学习理念指导下,孩子们学完批注单元后也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从“我学到了什么叫心理描写”到“我知道了找动作语言神态等关键信息就是在‘提取信息’,感受心情就是在‘揣摩信息’,批注想法就是在‘处理’信息”。学困生与学优生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收获。
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高品质的学习权”。所谓学习权不是让孩子跟着教师一起学习,不是跟着同伴一起求索,而是经历自己的“改变”。学习是自己的事,无论是协同学习还是整体化学习,都是为了引导孩子不断与自己对话。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即使经历了相同的学习过程,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
学校2.0的课堂改革就是要让学生从原来“碎片化”学习走向“系统化”学习,让教师从原来“碎片化”教学转向“系统化”导学。整个教学设计主要以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习得方法,还获得宝贵体验。这样的课堂改革就是致力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策略,不折不扣地践行“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15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