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外合作大学加快全球资源整合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封面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新闻动态

中外合作大学加快全球资源整合


发布时间:2021/03/29 阅读数:452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对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场大考。疫情不仅给正常的教育合作交流按下“暂停键”,而且给跨国(境)流动的各类学生、教师的健康和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严峻挑战。

得益于联防联控机制的严防死守以及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如今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级各类学校逐渐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但疫情带来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一位中外合作大学负责人介绍,“疫情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涉及发展理念、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各方面”。总体来说,疫情虽然给中外合作大学带来一些现实困难,但也催生出一些新的机遇。在疫情的无意推动下,“面向未来的教育”有了更清晰的模样。

布局线上教学 探索创新形态

疫情突然来袭,怎样确保教学正常开展,成为中外合作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按照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的话来说,当时的状况是,疫情突然暴发,线上教学迫在眉睫。但对于在线教学,“大学没准备好,老师没准备好,学生没准备好,社会没准备好”。

在这种情况下,中外合作大学基于过去几年的数字化探索经验,积极筹备运作,开展教师培训,一夜之间把所有课堂教学搬到了网上。

“从办学初始,我们就瞄准未来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技术,建立了数字技术实验室,帮助教师通过数字技术开展教学。同时,我们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支持系统,在疫情之前就有了充分准备。”席酉民说,在提前布局好的数字技术体系支撑下,西交利物浦大学500多门课程全部上线。

理论课程容易开设,但线上教学如何做实验?在昆山杜克大学,为了让学生完成自然科学课程的部分实验,学校努力创建“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允许学生查看、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此外,教师会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没有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学生疑问如何得到解答?为保障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给每门课程设置了答疑时间,教师会通过当场讲解或者线下邮件集中回复的方式解疑释惑。

中外合作大学师生处于全球各地不同时区,难以在同一时间完成同一门课程。为了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大部分学校将所有课程进行视频录像,并通过平台分发给学生,方便不能参加课程直播的学生观看课程回放。

疫情暴发后,针对“网络教育是应急举措还是长期趋势”这一问题,教育界有过一些讨论。席酉民认为,答案是后者。基于这个判断,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去年5月面向全球启动了“学习超市”。作为一个独特的创新平台,“学习超市”将引入世界范围内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和外部教育品牌及研究成果,并与有特色的大学实体校园相结合,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未来大学新形态,服务于个性化终身学习。“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的超市,既可以线下体验,也可以线上购物,我们的‘导购’会根据每个人的目标和需求,例如短期某门课程学习、学位教育或终身兴趣等,帮助学习者设计出一个综合的教育方案,并安排相应的导师,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目标。”席酋民说。

危机中总是孕育着新机。疫情加速了学校对未来教育的布局。席酉民说:“如果没有疫情,我们的在线教育举措可能还会推迟一两年,但疫情让学校的长期部署加快落地。”

缓解师资压力 加快全球招聘

网络虽有便利性,但大学实体校园的价值是不能代替的,面对面授课仍是大学最重要的教学渠道。目前为止,疫情给线下教学带来的影响还未消除。

中外合作大学的一大特色,就是面向全球进行教师招聘。去年,疫情给外籍教师回校园带来一些困难,导致学校一定程度上面临线下教学师资短缺的压力。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师团队中,超过90%为外籍教师,分别来自以色列、美国、加拿大、英国、希腊等国家。因此,疫情对教学秩序造成了较大影响。学校负责人介绍,随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去年年底,外籍教师陆续回校,学校恢复了线下教学,教学秩序基本恢复正常。但目前,学校的外籍教师并未全部返校。

因疫情防控,签证申请程序较之前更为复杂、用时更长,一些外籍教师无法在本学期开学前按时到校。外加机票预订紧张以及入境后需要隔离等原因,一些外籍教师在新学期前几周仍采用网上教学的模式。

昆山杜克大学也一直与政府机构紧密沟通,协调入境签证、转机和隔离观察事宜,帮助教师和行政人员从海外返校。

席酉民介绍,去年下半年,尽管学校做了很大努力帮助教师回到校园,但依然有少部分教师包括一些新招聘的教师无法返校,导致部分课程仍需网上进行。至今,因疫情和管控,大部分国际学生无法回校,有上千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学校也在和各个方面对接,在遵循中国防疫政策的情况下尽可能帮助学生尽早回到校园。

疫情使一些过分依赖教育产业的国家面临严峻挑战,例如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中国留学生无法出国就读,导致外国部分高校面临财务压力,很多学校采取裁员举措,面临倒闭和破产的风险。这客观上说,给中外合作大学带来一些机遇。尤其在师资招聘方面,很多全球优秀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学校。“例如,我们人文学院年前面向全球招聘3个教授岗位,申请者达200多位,都非常优秀。”席酉民介绍。

“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在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全新的考验,需要汇聚众智、形成合力,找准关键问题,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在第六届中外合作大学联盟理事会会议上,温州肯恩大学校长王立表达了对中外合作大学未来发展的期待。

承担社会责任 重视培养质量

据了解,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问题,去年教育部推动94个中外合作举办的大学、机构和项目临时扩招,共录取3031人。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出入境的影响,纽约大学录取的部分中国籍学生难以在2020年秋季学期按计划前往纽约就读。为此,上海纽约大学积极响应,通过Go Local(就近入学)项目接收身在中国且无法前往纽约大学的学生就读。参加项目的学生仍可以参加母校园开设的线上课程。而扩展校园的部分课程则充分利用“上海纽约大学数字教学工具包”,以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开展教学。为了应对临时扩招项目带来的师资需求,上海纽约大学从全球招聘了28位新教师。

针对教育部的扩招安排,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快速响应,积极和合作办学的外方院校沟通招生方案,并在确定招生录取模式和要求之后,迅速向社会发布,组织招生宣传工作。负责人介绍,由于学校是全英文授课的纯理工科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的数理基础和英语水平要求比较高,在招生时,学校安排笔试和面试环节对学生进行考核,争取从中录取到合适的申请者。最终共有27人通过此方式被录取并报到入读。

“作为中国大学,我们自然要帮中国学生和家长解决困难,这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席酉民说,在教育部政策发布后,西交利物浦大学第一时间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协商沟通,说服英国利物浦大学给临时扩招的学生授予学位。学校原本对外承诺开放150个名额,但收到了将近3000份申请书。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迫切需求,学校综合考虑住宿等条件,最终录取了500多名学生。

疫情之下的扩招,充分体现了中外合作大学的责任担当。虽是临时举措,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丝毫不放松。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负责人表示,扩招的这批学生中有学业背景比较好的,读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数理基础方面有所欠缺。针对这些学生,学校提供了更多的课业辅导。

席酉民介绍:“这批学生和通过高考招收的中国学生、通过国际市场招收的国外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在语言方面的优势大,适应国外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强,但没有经历过高考,在数学、物理基础方面弱一些,学校在招生时根据他们的特点做好了预案。”

疫情下,“在地留学”成为新的趋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考虑到中国大学就读。

截至1月3日,昆山杜克大学收到全球100多个国家1800余名国际学生递交的本科入学申请,2025届国际学生申请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国际学生招生录取院长杰西卡·桑德伯格(Jessica Sandberg)表示,在本届招生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表示,中国是他们的首选留学目的地。过去一年,中国应对疫情的成功经验及疫情期间经济的快速复苏,令他们更期待到中国学习。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5日第10版 


编辑整理: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方网站